太極拳內功佈氣 . 站樁心功 . 氣功班
這個集正統太極拳傳承內功心法之精華 ; 站樁運氣 , 佈氣 , 練氣 , 蓄勁 , 與丹道氣功課程,針對沒有時間修練
完整正統太極拳功法又想鍛練身體的人所特別安排的課程。隨每班
(台南,台中,新竹,台北)
,每期同時開課 。將內家拳練氣,統合內力之功法
與內丹氣功心法傳承給有須要的人精實練身,正宗內功心法無須廢話連篇。欲參加者,請參閱各班開課日期。
太極拳站樁內氣功初級
著重於身體結構接合使骨架完整,後練形之內鬆,形成內勁蓄於樁身之內,守身體內勁,運氣行功使氣力內守運行而不洩漏.
初級樁功主要以形意五行拳定式為單練,因為這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種身形簡單扼要,不用再花時間學動作的運行連結,而可以快速將身體所蓄集之內勁送入內臟部位,讓內勁揉合五臟.
基礎站樁先練初階內功勁法,聚氣力使身體內通達無礙且勁氣可以內守而不洩漏.後再以太極拳站樁內功心法佈氣.
佈氣的關鍵在於初級基本功的築基,使內勁蓄集,身形緊實綿密才有轉化為內氣的能量,勁在身內聚集不起來往往是無法轉化為內氣的主要原因,而身形連結的緊實,綿密,內鬆於樁形之中而不洩漏更是樁功心法之基本精要.
所有的動作招式,隨著練功的時間增加動作可能熟悉順暢了,氣力可能也使得上,但一定都會用到肌肉的力量,因此站樁心功就是往下一層功夫扎根的重要課題.
在招式中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有假借之力與肌肉用力的動作,反之站樁沒有動作卻要把內勁蓄集在身形中,再由根連到梢末.另一個層次則是要有陰陽互轉,也就是把內勁在丹田這個轉折續結點催化為內氣,施佈於上部樁身之內,因此可以蘊化臓腑,週天運行則自然一氣呵成,這些內在層次的東西是什麼外在招式,技巧都做不來的.
樁功因為沒有動作導引,所以身形結構的定位從腳落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一連串的課題.例如;如何使重量到位?力量蓄在何處?聚多少?如何將聚到的能量轉折為內勁?什麼時候該把力量鬆開轉為內合導引節節貫串,當樁身連結以後就開始要將內勁轉化為內氣施佈於身形上部使身體之內形成兩股不同的能量頻率;上虛下實,虛者內氣綿密而身不空虛,內氣鼓盪而不淤塞.實者根蓄勁但使力無外溢而頂抗,因此內勁可長而能使其運行之,所以兩種陰陽,剛柔的頻率在樁形內交互作用,形成運勁化氣,以氣運身,如同水因為自已本身的柔而能蓄集能量,又因聚集的能量而有運化的動能.
中級
中級樁功主要以運勁來加強樁體身內的勁氣與樁形結構的強度.這個階段練力的調和,因為運勁或加重樁形的蓄力也會使得肌肉的力量增加,這個階段練用筋骨的內力而捨棄用肌肉力量的習慣再與樁形結構的張力相生,相合而不與
"力
"頂抗.此後開始著重,加強形之內鬆,鬆在形之內使樁身勁满,其內勁運週天循環而後化氣施佈在樁身.在內,納氣入九大內竅,在樁形與身內之間形成樁
形內外之氣場,此時氣與力調合成形,氣力內增,勁可運行筋脈與週天循環,真炁可凝聚施佈,身內臟腑內炁充盈,五行之氣
則可具備調合之功效.
這個階段筋骨與臟腑間的內力跟內勁或是肌肉力量非常難以釐清究竟,舉例來說;當有抬腳動作的時候,正常反應是先將重心移到另一支腳,因此身體會先斜向一邊,然後再用腿部肌肉的力量將腳抬來.所以肌肉越有力的人斜向一邊的角度越小,反之,腿力較差的人倾斜的角度則越大.而不正常的反應則是將身體的力向引領
從根部到末梢,理順緊繃用力之處,然後以氣領勁走督脈而上,若是意與氣到,勁就能逐步到位,因此動作自然成形而不用靠肌肉的力量將腿抬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身體蹲下的動作,通常反射動作會先曲膝,彎腰,所以會用到膝蓋,大腿,腹部,臀部,腰部等肌肉的力量,同樣地,在太極拳拳架,樁功或是其它功法動作中也有很多落跨的動作.但很不幸地
這裡不可以用上述的方式,因為練不到位事小,傷膝蓋就得不償失.此處正確的方法是從膝蓋到大腿,腹,腰連到臀部等肌肉都是要將其鬆開並將力量轉折成為運行的勁氣,所以在拳架動作當中要求身形
不能失去中正範圍的連結.
這層樁功另一重要課題是要將站樁身形中幾種主要的力量練出來,其中包含;頂,撐,開,合,旋轉,沈墜等這六個主要力向.這些力向每個就好像一個個環圈般,每個環圈皆有股不同力向的力量,將它們環環相扣才能產生能量的聚集,氣力也才能相互鼓盪,因此樁身之內才會有內勁可以運行週身不息,其次
另一個關鍵重點是將樁身之內勁轉化為可發放的內氣,施佈於身內與樁形之間使這兩股(內勁與內氣)力量相生鼓盪
形成氣場,所以正如太極拳,拳經,拳論所述 "氣宜鼓盪" , "氣以直養而無害" ,
"氣遍身軀不少滯 "之練氣,養氣,蓄氣,用氣之功.
中級樁功主要分成三個部份進行.
第一,以陳式太極拳 "運樁"
辨認,釐清內力,內勁,內氣與拙力之分,練用勁而不用力,練蓄氣與勁合,以氣催勁,根到梢節節貫串.
第二,以形意拳十二形部份樁形練形之內鬆,鬆於形之內,使樁身,內鬆開展,身內頂撐,勁有旋繞,蓄形之內勁而環環相扣.練化拙力而守形之張力,因此而能蓄勁,運勁,發勁之.
(形意拳樁形有多數為緊實身形之動作因此有利於練塑形之整勁)
第三,以楊式太極拳 "佈氣樁"
練勁氣相聚,轉化為內氣使其運行,鼓盪,施佈於樁身之內外,運勁化氣,以氣運身,行氣綿綿不絶,剛柔相濟.
進階
這層樁功著重於 "以心行氣" 將內氣頻率深入臟腑滋潤使內臟得以蓄養,精氣可以收歛入竅.何謂 "以心行氣" ? 就是將一切
"有為法" 內化成為自已身內一種自然固定的頻率.當有時因耗損之故而導致身體微微失調之初,心意即可察覺並可自我調整到已內化狀態的頻率而能使身體維持平衡內守不虛耗.如此身體內自癒能量已具內丹氣功之
"小藥" 功效.
進階樁功主要視個人狀態進行
調整.首要樁功身形,次為內在開合,聚散,運行,佈氣,後為樁身內心意頻率的連結.
進階樁功以施佈內氣使樁身內外凝聚氣場,然後練內丹氣功之 "內炁結爐築基" , "內丹九轉功" , "內丹守元"
(請自行參閲學習重點公告)等,收歛入竅而藏炁,與運勁入八奇經,運氣行大週天. 2018.06.05
正宗太極拳內功.丹道氣功
內丹氣功由"禪靜明性"入手練身,太極拳由"鬆念入身"入手行功身體之內,內化後能逐層練到"身形之氣"頻率,"筋脈之氣"頻率,"臟腑之氣"頻率.
這三個層面的內氣為練身,調身之 "自癒內藥"
根源,各有各個的長處,但肯定的是,絶非比手劃腳,吸口氣,冥想就能練到的.
很多關鍵點,除了要有真正無斷層的傳承外,還要自身練上手後才能明確知曉其真意.
太極拳若能佈氣於身形之內外,則可輕易共震"身形之氣" , "筋脈之氣" ,"臟腑之氣"
的頻率,再以內丹氣功之"守身","歛氣入竅","守元","吐納"使內氣收放身體各層之間,每層則能行氣綿密,川川不息.但是太極拳要入手練丹田內氣
凝聚內化,又是一般人碰到最大的難處之一.
因此在內丹氣功中"內炁結爐築基"則更能利於在"念息", "納氣",當中練氣築基,聚氣丹田之內,如此動功之中可以以氣催力,j真正達到用意不用力.
內丹氣功練定念,行竅,念息透入臟腑深層則是更勝太極拳站樁內功佈氣,但是入手的心念難以真正行功在身體之內,因此太極拳中的樁身鬆法,引導,貫串等,則能帶領初學者正確的入手練習,籍由內鬆而引領內氣滲透,順歸內元心念並能內守運行之.而不是坐著亂想,傻傻站著練所謂的站樁,等氣的感覺來眷顧你的身體.
八段式
八段式目的是練習氣力在筋脈的開展與延伸,它的動作主要分為上,下的延伸,左右的開展,對應的張力,旋轉上升的力量,剝開的撐力等等,事實上它是借由八個不同的動作來凝聚氣力使其在體內行開展,延伸之利,並不是做那幾個動作,吸幾口氣就會有健身效用。
五禽戲
五禽戲是由五個動物的習慣強項動作來將力與氣聚集於內臟之中,讓力由內而外延伸,擴展。 有利於強壯內臟。
例如虎戲;它是借由虎抓的形體將內臟的張力凝聚在兩胸肋之間,此為肝氣所在,練之精實肝臟,諸如此類,精實五臟之器官。真正氣力到位的功法不須要太多拖泥帶水的動作,在五禽戲中以力氣精準到位為主。
五行氣
五行氣為形意拳內功心法,分為: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經由不同樁式使身形與臟腑接合成為受力的角度與支點,再經由五行納氣法,金氣 (肺)
, 木氣 (肝), 水氣(腎)
, 火氣 (心)
, 土氣 (脾胃)
, 與代表的臟腑形成鼓盪 , 以氣催力為柔中尋剛 , 以力催氣為剛中順柔 , 所謂外練筋皮骨 , 內練一口氣 , 此為練內氣之根本
。
內氣與力的關係,兩者之間常見觀念混淆不清,以致於功法因人而異的發明創新出一些新動作問世,舉例來說;氣與力就好像烤鴨跟燻茶鵝,烤鴨要用火力烤,但是火力須控制在力能夠透入,不能只留在表皮,不然外皮過火,內不足
。燻茶鵝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木頭的味道滲透進入鵝肉當中,所以它要用煙燻方式慢慢的滲透進去,因此這時候以佈氣為主,佈氣蘊藏五臟之內,然而問題是:氣在何處?如何佈氣之?這是要學這些功法的內容而不是學動作,顯然
這些不是比比動作,吸兩口氣就能辦到的 。
太極拳鬆法
正確的路徑與順序,可排除因手太陽筋脈陽亢淤塞所引起的偏頭痛,胸閟,氣喘,失眠,高血壓等陰虛陽亢現象,籍由太極拳放鬆的好處及效用來調整內息。
吐納
吐納跟呼吸是表裡關係,吐指的是胸之濁氣與上焦陽氣的收歛,如此循環後可收納的內氣,便能收歸丹田。丹田氣足了,便往督脈循經而去,這是納,因此理論上筋脈通順,氣力足,一口氣之就能走小週天,它的論點簡單明暸,練不出來通常都是個人的問題比較大,而不是它不能,因此吐納不應該只著眼於吸氣,吐氣之間,它的重點在於如何吐與納並非吸氣時的收小腹這麼表象而已。這裡的重點多著重於胸與腹的鼓盪。
胎息
太極拳的練氣聚集法是由放鬆開始,由淺層到深層的胸腔與腹腔的內臟組織與淺層肌肉群鬆開,讓上焦屬於胸腔的濁氣排出,深層的內氣沈澱聚集於丹田,並於丹田腹部形成自然收縮,鼓盪而不須用吸氣,吐氣縮小腹等練習假胎息。然後在自然的放鬆中練習胎息,當內氣蓄集了,增加自身內氣的源頭,自然而然提升整體內在質量。
佈氣
又稱順氣,在太極拳的練法當中,以意領氣,是在找路徑,疏通渠道與順路,以便後面的勁力能夠順暢,因此要先練順氣,所以要先佈通,佈氣主要是讓丹田的內氣行走,順運於手三陰筋脈,手三陽筋脈,先通心氣順肺氣,調合束集上焦陽氣,藉由生生不息的循環排除濁氣與收納正氣為我所用,調整腸胃之運化加強養份之吸收與上焦之陰陽轉化統合之後才能收納精氣。
羅漢手
羅漢手是練八極拳時增加氣力其中之一的功法,它的效用很直接,因為它的作用力可以練到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這兩條筋脈對於增強心肺功能,提升氣力效能非常顯著,不論是練武者
或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有氣力可用總比沒有氣力來得要好。
內狀法
內狀法主要是練習腎腰聚氣,腰馬聚力,能將氣力注入腎腰,再由帶脈聚集於丹田使內氣充足於兩腎與關元之間,練習之精氣內守固元,內力漸增,解決腰酸,陰虛,氣力虛弱等問題。
內丹氣功
"守元"
守元練 : 運 "內氣" 之 "滲透" ,鍛練身心意,內合的深層頻率.由 "滲"
而收納內氣深入臟器內層,因此納氣可深,後由深層臟腑而 "透"
練身體內氣開展之張力,故可開闊身形內外,所以吐納,收放的頻率可以練到細長,綿密,鼓盪,遂呼吸,內動,心意等自然溶合於吐納的律動當中.
內丹氣功之
"內炁結爐築基"
鍛練正確的調合呼吸;呼吸當中共有幾個頻率,吸氣,吐氣,閉氣,不吸不吐之時,順勢之時,納氣之時,念息之時,守息之時.
呼吸與丹田內息兩者本身互應互助,相輔相成,內化功成後則自然成為一個頻率;只有自然的 "順勢" .
丹田內息與呼吸是練拳者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行拳發勁時,整個拳勢中會有很多用力.閉氣,喘息的時候,因此會氣浮,力散等等....這時候呼吸與內息頻率的穩定能力就是拳練得扎實與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八極拳中,太極拳中行拳時的每一勢都是
要能夠勁氣催發,而不須用比的來帶過去,因此身體會在練拳時,找到最適合的呼吸與內息相合的頻率,所以心肺功能的有氧強度則是相對提高了,除了減緩退化以外,對於保持體力則是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率的一種好方法.
內丹九轉功
內丹九轉將內氣收歛入身體各大關竅之內,活絡,蘊化並儲藏內氣.
例如將內氣運化,鼓盪在腰間關竅之內,一方面將內氣藉由鼓盪的同時往腎腰深層滲透進出,此為練腎,養腎.像這些練腎氣之類的功法,做完幾下後,手的脈象立刻
變為有力而厚實的脈象.例如將內氣運化,鼓盪在胸間關竅之內,在鼓盪的同時內氣往心臟與肺部滲透進出,激盪拉扯,練心臟收放,並兼練內氣在肺部之間開合,對於一般性的需求來說,心肺功能有氧率是足夠有效的,內丹氣功練功的重點是"內氣"要能聚得起來,可以運化,施佈開展方能"有效",而不是用想的,吸幾口氣就能發揮作用.這也是我們行拳時用氣,練氣的根源,因此催發勁氣練陽剛使身體開合強勁,運化內氣陰柔而能
使其無滯礙.
內丹氣功之
"聚水"
"聚水" 屬丹道氣功中 "提精練氣"
.主要練將內升之氣聚氣在會陰穴,當內升之肝經,腎經,脾經會集在會陰這個區塊再與丹田內氣,下元運息結合,則能使內升之氣不停頓快速運行入臟腑.
腳底湧泉之氣往上拉起內升的肝,腎,脾經之氣,滙集於會陰穴再分佈而出,會陰穴內竅之氣如果不聚,內升之氣則中斷無繼,身內陰陽不接,莫名小症漸生,因此在內丹氣功中會陰又為第一重要之生竅活穴,在精氣內升匯聚時,練的內氣才會
"透入" 身體裡.
內丹氣功之
"行風"
丹道氣功中 "練氣"
,包含運化,這個地方練真正能化氣,守氣,聚氣,屏除用大口呼吸而使上焦虛浮,下元丹田內氣散亂,使內氣不凝聚,因此無法與臟腑之氣,內竅之氣相互調和
互補,鼓盪,反之若能正確地按步就班築基扎根則能 "如風運化" ,行氣而無所滯礙,若是內化為基本功後,則練拳時運氣內息能因凝聚而可運化氣力與內息,所以
真正達到 "以氣運身,以意行氣"
.一般人則可以用這個部份暫時替代訓練心肺功能,使身體氣息調順後方可以進一步鍛練內臟之氣,經脈之氣.
內丹氣功之
"天照"
內丹之氣因行氣,得以 "聚合" 因此運氣 "溫養"
內臟,此為以氣之力化為內陽之光,催化於身體之內,除了"溫養"內臟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驅寒排濁.
內丹氣功之
"氣行奇經八脈" ,
"運氣運行大週天"
練氣運行奇經八脈,它是一個很重要的 "用氣" 基本功.練氣如果不會
"用氣" ,等於一場空.
把身體拆成三個部份來看,第一部份;以身體的下半身來講,從腳到骨盆來說,腿骨為中軸心,大,小肌肉群包覆於外.內陰維脈,陰蹻脈,外陽蹻脈,陽維脈猶如一根實心柱體中幾條鋼筋將中軸與肌肉群牢牢連結,束集在一起,因此內氣從腳底循腿部內側腎經,肝經,脾經而上匯結會陰處而不洩漏.當內氣下降到腰,經腿部外側胃經,膽經,膀胱經路線順勢流下時,才不會因為堵塞或是因內氣散亂而無法走完路程歸元並排出拙氣.
練拳或是其它動作運動時,這四條經脈內氣若無法通達則會過度偏重受力及使用肌肉群,氣力好,年輕人無傷大雅,但是當內氣衰退時則會開始受傷,這也是很多人會耗損膝蓋的原因之一,反之若是內陰維脈,陰蹻脈,外陽蹻脈,陽維脈內氣通達,練拳時力由根起,每個起落氣力運行皆在正確的路徑上,這樣的動法,外在是拳,拳練勢,勢因運勁而形於外,所以練拳等於健身.一般人則可運用此一功法納氣運行,收歛內氣使其生生不息而不洩漏,如此才不致於衰老得太快.
第二部份為;身體驅幹,其主力在衝脈.帶脈為輔.
帶脈在腰如同一條鋼筋固定在腰部,守住橫向之力,讓丹田之氣,腰馬之力,兩腎之氣,命門內竅之炁不會因身體轉動的動作與力量而使得氣力,身形散開,因此內氣,筋骨的張力和腰腿之力則能
連結到其它身體軀幹的部位.
衝脈在前胸如兩條鋼筋由腰連結到上胸,因此能讓我們的身體可以有往上延伸,往外擴張之力,身形在延伸與擴張的同時除了內氣可以鼓盪內臟,動作開合的撐力則可以搓揉臟腑
之外,更能使身體內張力越發揮到極至,因此氣與力,形與勢則能隨著日積月累堆疊功力.
第三部份為;身體的前,後 "面向" .前為任脈,後為督脈,這兩個 "面向"
的氣可以讓身驅的氣力貫穿身體的前後 "面向" 從開端運行,連結到未稍.
任督二脈在太極拳,形意拳當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內氣勁力運行路線,只要心法正確它不會有太高的難度.任督二脈在這裡不多作敘述,詳情可參閱站內相關文章,其實在奇經八脈中是最難
練的是;陰維脈,陰蹻脈,陽蹻脈,陽維脈.這四條經脈若是練不好,談其它都是多餘的.
運行奇經八脈在丹道氣功中,另一作用為 "固陰守陽"
,也就是下陰經脈之氣能上行,上陽之氣可流通宣洩,在氣,能內守而運行無礙,在力,能延展,擴張,因此氣力能與日俱增,內化過門檻後一切之
"動與靜" ,"內與外" ,皆是正向能量.
大週天內氣運行的路線就好像電線管路埋在建築體之內,只要身形結構連結,內氣就能像電流一樣順暢地運行,這個部份由太極拳正宗內功樁法來講解便能上手.大週天內氣的運行導引臟腑內氣而出既是疏通也是灌溉,疏通的同時也在排濁,灌溉的同時也在滋養,所以身體內精氣方能潤養,吐濁,納清使身體真正能達到蓄精養銳之功效.
氣功
"聚氣共震"
氣功內氣效用另一個層面,簡單來說,如果練習氣功者本身可以聚氣,發氣自如,自已的身體就會形成一個正能量的 "磁場" ,
隨著練功者或氣功師傅的功力而形成 "磁場效應" , 不但自身能量聚集效應大,更可以因此帶動或是影響週邊的氣場.
所以用分組圑練,形成 "四象圖陣" 每人在 "圖陣"
之內佈氣,將每人所凝聚的內氣,施佈於"圖陣"之內,連結成為一個磁場,再跟這個 "磁場效應" "聚氣共震".
這個 "磁場效應"
用來調內臟之氣最好用,因為它既能滲透又能聚集力量來用以調整內臟淤塞散亂的磁場.
五臟本身就有自已的小磁場,所以內臟之氣很容易進行調整,只要不是氣血兩虛,寒氣封固,經由 "磁場共震效應"
很快都能見效,等到逐漸正常後則可藉由
"聚氣共震" 累積自已的氣場強度.
"內氣磁場"
在身體虛耗時,能將體內耗損,散亂的內氣蓄集鞏固起來.在身體氣力平和時運補,潤養內臟,如此身體自我調整力則能隨著身體不同狀況進行自我調整,而且聚氣形成
"氣場" ,當 "氣場"
越扎實,自我療癒能力就越好.很多人吃一堆藥,一下子那裡有問題,一會又是某個地方怎樣,但是吃什麼藥都沒有效,可是經過調氣以後慢慢得到改善,不過不知道是吃藥有效,還是調氣有效.其實是;調氣以後內臟之氣不會再那麼淤塞難行氣,所以藥就能奏效,然後過一陣子一些症狀就不知不覺消失了.
"聚氣共震" 幫助練氣功者,練聚氣於身內形成氣場,讓身體熟悉聚氣,運氣的頻率,然後慢慢自已能練出完整,有效能的聚氣磁場.
練內氣或是氣功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 "氣" 為何物?
內丹氣功,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乃至於少林拳等各家都有自已的練氣功法,什麼樣的練法都沒有問題,重點是 "氣"
的頻率,"氣" 的能量要能練出來,如果氣沒有辦法收發自如何以為 "練氣" "用氣" , "運氣" , "以氣催力" 呢?
我有一個學生,是位年輕漂亮的巴西女孩,非常熱愛太極拳,對於太極拳相關知識的了解超出我的想像,她問了很多切中核心的問題;其中最有趣的問題是;什麼是
"氣" , "氣"
會有什麼感覺?,我說這個簡單,我請她伸出她的一隻手,等一下妳的手就會告訴妳是什麼様的感覺了.她一臉狐疑,難以置信的樣子.因為她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但是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答案.
後來我佈氣在她的手掌上,她發出驚嘆聲 Amazing !
,然後再聚氣於指尖發氣讓她體驗兩種不同,於是她又再發出驚嘆聲 Amazing !!! .
我告訴她,在臺灣,以前隨政府從大陸撤退來臺灣的人士當中,像我的兩位師父一樣,有不少是各門派正宗傳承的傳人,在這些前輩的身上,這個只能算是小小的Trick
(把戲)而已,況且就我所知有不少人也都可以做到收發內氣自如的,只是妳沒碰到而已.
還是那句老話,功夫一山還有一山高,各派有各派的練法,也有不少傑出人士.但功夫的共通點是不會用比出來的,而內氣也不會是吸氣,吐氣就能練出來.
E-mail: tw6889@gmail.com
0918-14-88-14
吳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