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練什麼功夫,健身方法,何種外形動作都有它的意義跟它要引導我們進入的面向,外在的動作始終只是一種手段跟方法來修練身體.有的動作功法是在調理外層以舒筋展骨,有些則是內歛外撐筋膜,調和脈理,乃至練一口方寸之氣鏗鏘激盪內腑臟器.

修練的過程中難免經歷外層易 學,功夫練不進身內去.通常我們從兩個層面來看這個必然的過程;

一.可能身體內淤積太久的糾結病氣而導致杯水車薪的力氣無法疏通調理身體內在機能.

二.作出動作外形並不等於練功,而力量動能的到位也不是用角度去評定它的正確與否,也就是說;初學者在初階時動能聚集小,動作也不會太大,因此外形一點也不重要,重點是養成 "能量內聚" , "動能到位" ,如此方能建立正確順暢而熟練的"能量內聚" 與 "動能到位" 的 "製造過程" ,所以學會能正確建立整個"製造過程"方為修練的金科玉律.

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領悟力,特質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從不同的角度著力及不同的方向切入這樣才有辦法確實掌握練習的要點,如果只是專注在外形動作這樣就會偏向過度使用力量而用到大塊肌肉群跟關節來用力屈伸做出動作外形,相信這只會是很單純的學動作,練招式而已.

相對的如果是將用力限定在肢體的特定路徑線條之中並給予正確施力讓力量延伸兼同時與身體軀幹中心位置連成一道直線力量並由這股中線直向的力量拉起全身頭尾兩端將全身氣力串連成一線,那麼相信這些就不是外表所看到的動作那麼簡單而已.

 

     八段錦

 

雙手托天 , 拉弓 , 單手舉

這三個動作的理念跟瑜珈是相近的,但是練習時的概念則是相反的.這三式以手的伸展來說要有拉伸的力量在手臂裡面但是不可以伸得太直,太長,太用力,因為這樣力量會跑到手臂外面的肌肉群當中,所以身體內的力量會憋在胸部內因而沒有力量來將身體拉伸延展,因此在 "雙手拉弓" , "單手舉" 這二式中不但身體找不到擴張的力量,也不會有伸展的力量來拉開兩手.相對的若是在適當的角度位置中伸展的力量會收歛進入往手臂內側線條去,因此有了得以伸展開身體內擴張 向外的撐力,並使得這股力量連接身體的軀幹到下肢去.因此練久了以後自然而然能將這股氣力由身體內向外撐開並向上延伸拉直整個身軀內的上下筋骨內膜與臟腑.這三個動作的本質就是要由內往外撑開,由上到下延伸,雖然初學者力量先在筋骨再到內膜最後才會到達內腑臟器,不過在時間的淬湅之下則會慢慢變為由內而外,運氣力而成形的動作,如此不但能解開並疏通體內糾結之病源更能因舒展通暢而達到生生不息的狀態,當然如果整個 "製造過程" 著重在拉的形式上難免就會變成不同的結果了.對內臟無淤塞,無病氣的人來說這樣的運動功率強度是夠的,反之練起來就會好像是在隔靴搔癢一樣,摸不著頭緒.

 

托天,拉弓,單手舉,這三式是八段錦的重要根基,強調的是身內力量能夠練到氣力的運行像 "頂天立地似托天" , "內分東西如拉弓" ,"日月對照上下手",這當中身體的上,中,下,每段的力量都是非常的分明,而且最根本的力量是從"馬步" 開始.這裡馬步的 "製造過程" 要達到能將腰腿這二個部份的力量運合起來,使腰腿間產生身,腰,腿接合起來的彈力,這也是練蹲馬步最困難的部份.

在練蹲馬步的過程中肢體內彎曲中筋膜的狀態就好像彎曲的繩子鬆而無拉力,這裡最難的過程就是練出讓身體內有拉動這一條繩子的力量,並且要可以拉得長,並非用力拉動身體使動作變大來拉開身體 的長度.

簡單的說;就是用體內向上延伸的力量來拉動筋骨使身體有上下伸展的力量而不是刻意用動作去拉或是使肢體伸直來做這些拉的動作.

這幾式從"製造過程"到"成品"只要能善用身體內延伸,撑開出來的整個能量它就能成為身體的最佳營養品.

 

八段錦在身體內有幾個力向;有伸展拉長的力向,也有撐開擴張的力量.有些動作練內撐外張的力量,有些外形則利用伸展出的力量來拉大筋膜之中的張力然後再使後段的力向往內臟延伸進去,所以動作外形上有了旋轉的角度,利用身體轉向跟將力量往上拉的同時也往斜向的角度拉開了筋膜與內臟之間的空間,尤其以 "顛背" 掰開的力量最集中,藉由拉撐跟掰開二段不同的力向拉開筋膜與內臟之間的縫隙,因此能舒通臟器之內的污濁雜氣,吐故納清.

 

"轉身後瞧" 這一式練集中旋轉的力量.這一式先練到整體骨架守住定點的力量然後再使所有旋轉的力量集中往脊柱旋轉進去,用這一股力量來帶動整個身體外形的轉向而不是用身體上的晃動來轉動身體.整體而言身形的轉動跟外形上的晃動,看起來類似同樣在轉動,但是轉動起點不同,旋轉所帶動出的部位也不一樣.

"轉身後瞧"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動作,剛開始練習時藉由旋轉的角度拉動了筋膜與臟腑跟骨頭之間的空間與長度之後,當這三者之間的縫隙,空間拉大了以後,在力量日益純熟精確到位時全身骨架定點的力量則能集中在脊椎並由內往外旋轉.

因此這一段力量變成了由內層臟腑往筋膜,肌肉,外層逐一推展而開,所以才能有"去傷解淤" 的功效.

"去傷解淤"的力量源自於開展,而開展輸出功率最大的動作就是 "拉弓" . 拉弓這一式的重點不在拉弓射箭的外形,它是指身內有開展之力的狀態.

這個外形動作因氣力收入後背肩骨與脊柱之中而使得這股力量 得以在胸部展開,因此由內撐外開的力量往手指端延伸並產生相互拉扯,開展,外放之力然後再把身體像弓一樣拉開,所以用 "雙手拉弓" 來形容這個動作所到達的狀態而不是指拉弓的外形.

 

八段錦在 "攢拳" 這一式開始了將延伸的力向與開展撐放出去的這兩股力量往內收集,沈澱,因此有了往內收納沈澱到丹田的力量然後再籍由出拳的氣力將體內聚起來的力量收得更為集中,所以氣與力在身體中形成輸出與回流的兩股力量.

在田丹則因輸送出去與反饋回來的力量使氣力聚集的力量壓縮得更為集中,而這兩道力向彼此互相拉扯又互補成為身體內一道往內收縮又推撐往外的力量,因此才會有攢拳怒目氣力增之說.

 

搖頭擺尾在八段錦中可以算得上是一道綜合會考題,首先形體的定位上承接了前面"轉身後瞧"的條件,這個動作更是全身連到馬步的腰腿至肩手都是只能守住骨架定點的力量,而且只有使氣力流動經過而不能晃動身體,因此所有的力量都會在身體的軀幹中旋轉,拉扯,撐放,所以身體才會有內外擺動的動能而不是用身體在晃來晃去.它的用意在於使氣力由內往外 "擠出" 身體之外,因此它籍由搖頭擺尾的過程將內濁穢氣

"擠出"體外,故稱搖頭擺尾去心火.

 

八段錦以 "雙手盤足" 做為收尾,它以宣洩與調理作為表裡作用,宣洩為表,調理為內裡.通常我們人體上,下,陰陽接合都在腰身,同樣的氣力虛耗,散亂也始於腰身之處.混濁 之氣無法宣洩導致 身內污濁,練什麼都像是在污水內洗澡,怎麼洗都不會乾淨,相對的表理,上下,陰陽接通 了練什麼都會很好.

因此用這一式最頂端往下垂的力量拉起全身最長但最容易斷連不接的膀胱經.同時也在此一力向中將全身筋骨拉至一線通的直長.在"盤足"這式它要先把全身都接 通,所以要先把形體的直線拉到,再拉直,然後用力拉長,最後是拉緊.

在拉的過程中身體最彎曲的地方是就 會是氣力最飽滿之處,但是用力的時間點不對力量就會往別的地方去了,因此在拉的過程中靠得不是隨便拉筋的動作而是 要讓身體裡面 的力量一段一段串連起來.

"拉" 只是把身體裡每一段的力量拉起來的一種手段而已.當然這個過程中可以用純拉筋的方式來完成外形動作,但是 如果只是用拉的動作身體內的氣力不會 串連起來,相對的若是因 為力量串連起來而接合聚在腰部之間並由彎曲的線條將氣力鼓滿在整個腎腰部位,如此身體才會有往頂端伸展 延續拉長的力量.

在八段錦中拉筋的用意在於應用身體內完整線條的力向並同時有開拔的力量結合在動作外形之中,故為

"撐筋拔骨之力" .以"雙手盤足"這一式為例,藉由拉的力量將伸展的張力在經過腰部時由彎弓的形狀將在兩腎腰之間的氣力內收外撐,然後再伸展到頭頂,因此在伸展的同時氣力 自然而然到位,因而能固腎腰.

 

      五禽戲 練外形定式之力與臟腑深層內縮之力的相聚.

 

練習五禽戲的過程共有三段力量;第一段練外形到位筋骨肌膜收縮的力量,通常這一段沒氣力的人力量會卡住使不上力.氣力好的人會用憋住力量與呼吸來過度用力,初學者會把所有的力氣都耗在這一段.這裡要找出形到 位所產生出來的力量而不是不明不白的使力,因此當形體聚集收縮的力量集中到位後開始由第二段臟腑內膜裡面的力量收縮聚 集,然後擴展張開,並隨著每個不同的形體與內臟聚合.

如虎戲收歛氣力聚合於肝,鹿 戲收歛氣力聚合於腎,熊 戲收歛氣力聚合在脾胃,猿 戲收歛氣力聚合入膻中通心氣,鳥 戲收歛氣力聚合進入胸,行氣於肺,因此生成了第三段外形與身體內外相合的力量而真正用力的時間點 是用在這一段,練用力的緊實與力的催發,所以所體有了內外兩段力量的相合交會,如此氣力才會反饋集中在身內,而身體內部氣力的滿實才會有摧發而 出的力量.

五禽戲相傳為華陀以動物之特殊屬性,仿效動物 "用力的方式" 來練內臟.

虎 : 聚氣用力在指間爪形與胸肋間.

當力量在指間形成爪子狀時身體內的氣力即凝聚於兩肋之間,因此練氣力聚集,收縮的力量在胸肋間涵蓋住整個肝臟區塊,所以虎益肝.

鹿 : 聚氣用力在腰眼間.

當身形呈現以90度垂直前弓時,身體藉由撐腿,提腰,頂頭的提氣,在轉動的同時將力量扭轉 進入腰眼間,因此氣力 能鑽入腎臟部位,所以鹿益腎.

熊 : 聚氣用力實身腹.

熊式在身形裡運用上提,下沈二股力量交會相合之力凝聚於腹部之間,將提氣運力的力量凝結收縮進入腹部,因此氣力相合集中在脾胃的區塊,所以熊益脾胃.

猿 : 提氣收歛入心竅.

猿式先將身內開展的氣力在擺盪的過程中運送至手掌,然後藉由下沈之勢將開展舒放的氣與力順勢收歛入膻中穴內,因此氣力通心竅,所以猿益心.

鳥 : 運氣舒展,提氣入胸間.

鳥式練收縮與舒展 並提氣運力收放在胸部,因此氣力收放涵蓋整個肺臟之中,所以鳥益肺.

這裡五禽戲的重點是要鍛練各個內臟,所以是在練 "動物用力的方式" 而不是在練動物的動作外形,五禽戲難在形之到位,讓力量收縮內聚由氣力撐開身體外形,因此古法五禽戲裡以形之勢練身體內的氣力,並非外形動作的流動導引.

五禽戲所凝聚出的氣力是八極拳中崩炸力量的主要能量,這力量來自於五禽戲中第三段外形與身體內外相合的力量,這一段是一股生生不息再生的能量.當第一段身形到位的力量與第二段臟腑內膜的氣力相聚合時的力量其作用力都會在身體內膜臟腑之內用力,收縮,催放而發生作用,因此五臟的系統能量也相對處於高度活化的功效之中,所以這裡最終的目的在練如何讓身體內部進行活化工程.

活化的效能因功力,階段而有所不同,如果在第一階段,身形之定位用了過多肌肉的力量因而全身繃緊,所以力量沒有辦法與內臟收縮的力量相對應,因此這個時候對身體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這個階段練的不是力量而是身體與形狀到位的連動之力,一旦連動之力到位後第二段臟腑內膜裡面的力量就會開始慢慢與第一段身形定位的力量交會結合起來開始往各個內臟集中力量,如此可以確保整個過程都是用力量在激活每個器官而不是在用拙力,最後就是 累積功力將第三段相合交會的力量延展並強化催發的力量,所以內臟器官才會因為練習五禽戲之故而有活化自體的功效.這也是為什麼反而我總會在氣力消耗,身體疲憊時特別練八極拳的原故,原因無它,因為 八極拳是用身體內臟腑內膜的收放氣力來催發拳勢,外表看起來是練拳,其實是因內聚而形於外,因此在練完八極拳後內臟就會達到處於高度活絡的狀態,這就好像是電力再度充满一樣.

從以前我在練五禽戲,八極拳時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者都會跑來對我說;年輕人你現在年輕練這些看起來那麼用力硬的外家功夫還可以,如果年記大了就要改成練些鬆柔的養生功,話說回來,若是了解到這些的因果關係就會知道其實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在練養生功了,不是嗎?

在古法五禽戲裡它所要引領人們體練的能量是它的 "再生之力" ,因此從根本來活化內臟器官,力在根處往下扎根,往上氣行樹梢,所以"再生之力"生生不息,滋潤軀幹.

古法五禽戲分為文戲,武戲,文練氣與力各半,武練力氣收縮深入內臟,這的確是有些難度,不過它是一門值得投入時間,體力用功的一門功課,越年輕練越好,小孩子練一年更勝成人十年功,當然若是成年人或是年記大的人則可以用練五行氣運提內氣來輔助將氣力練 進內臟活化身體機能.

不管是八段錦或是五禽戲它們流傳的很廣而且很普遍,因此很容易讓人們忽略了它們真實樸質的本質.因其內歛蘊化而出的力量才是八段錦,五禽戲超越外形動作儁永流傳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