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內丹氣功與太極拳的氣機

 

 

內丹練氣三層功

守身 練身體內氣的能量 - 聚氣

念身 練軀體內空間的氣 - 懸氣

忘身 練形內外合為一體 - 藏氣

 

太極拳精進之路在站樁佈氣蓄勢 , 在太極拳拳架裡以行氣為運轉之道 , 練身體之氣 , 形之勢 , 動之勁 .

初階站樁練形體之 完整

進階站樁練形體之 勁氣

太極拳拳功體修煉在以身運氣 , 以氣御形 , 以神御形 .

 

從停課開始 , 在家時間變多了 , 隨著疫情升温 , 心情也隨之七上八下的 .

知道疫情短時間之內不會緩和下來後 , 索性也就不去理會它 , 放下心好好修練自已 .

當心定下來之後 , 專心練功時很多以前走過的痕跡浮現在腦海中 , 各種脈絡連連不斷 ,今年因緣際會把形

意拳的挑槍勁法摸索了出來 , 最近又拜疫情之賜在每日盤坐練氣之時不知不覺地把內丹氣功中的

懸氣 藏氣 在太極拳站樁跟行拳時有了連結 , 這才明白為何遠來公可以把八極拳的陽剛與八卦掌的綿柔

練得那麼剛柔極至的境界原來憑藉的就是內丹氣功的 懸氣 藏氣 的內氣質量將身體內剛之力與綿柔內

氣發揮應用的淋漓盡致 .

練氣 , 其實無須贅言 , 也無須言之高深 , 能聚氣 , 懸氣(凝聚) , 藏氣 而已 .

氣若無法收放於身體內外 , 講得再多都無濟於事 !

也剛好利用這次疫情停課期間把這些脈絡好好的整理起來跟大家共同分享 .

靜功坐身練氣整理歸納為三個部份 ;

第一課  -  抱元守一

第二課  -  吐納

第三課  -  念身 - 懸氣

 

這些在家防疫的日子生活過得無所是事 , 為了不讓自已心浮氣燥中午盤坐練坐身 - 懸氣 , 主要的目的除了

練以身懸氣以外 , 另一個作用便是靜心凝氣 .

其實目前我大概已經不須要刻意去練氣才能聚氣 , 通常只要鬆身靜心大約可以聚氣五成左右 ,

身體的氣機也很快就可以懸氣充實 , 可以輕鬆地運用氣機調理身體 , 並可運氣幫助他人調理身體氣機 .

近日發現懸氣充實的氣機在練太極拳時不知不覺地在行拳中整體的氣機會隨著招式將內氣引導運行 ,

得更完整 , 這個身境氣感像是體內有股電流跟著招式路徑而走竄 .

身體因為內身懸氣的氣機可以明顯感受到太極拳拳架中 "軀中身" 的內在滿實勁氣 ,

這個時候的氣機可以更深入肉體觸境 , 心意念力可以很自然與氣機連結 , 所以氣機也可以更完整地透發到

形體內外 , 因此意氣與形體相合 , 心念至 , 形體動 .

或許這些體驗是在家防疫 , 除了保住老命以外的最大收獲了 .

很多以前練功過程的軌跡不斷浮現在腦海中 , 各種脈絡連連不斷 ,

所以也將很多心法 , 身境 , 行功身法大致做了些彙整 , 或許就當是閉關備課吧 !

 

第一課  -  抱元守一

 

今天先談 "抱元守一" ; 氣功盤坐的抱元守一 , 大致有二個方向 ;

一是靜心沈氣 .

二是聚氣凝結 .

在坐功中要行功至 "靜心聚氣" 當中有不少的過程 , 因此多會從動態中尋求輔助 ,

然後再漸漸地反饋回到盤坐的狀態中 , 當身境觸感明確熟練以後自然而然靜定氣至 ,

同時坐身聚氣的狀態也會增加動態中的氣機效益  , 此謂動靜相輔相成 .

 

 "抱元守一" 的狀態 ; 首先是身體內部空間與心境的連結 , 畢竟意識進不到身體之內都屬於外層表象的關

係 .

這個問題可以從太極拳站樁 - 抱月樁來入手 , 用內鬆身法連結 "身境" 與 "意境" .

用氣的質量去感觸身境 , 然後以身境來練凝氣守身 , 如此盤坐時就能漸漸地靜定氣至 .

身意靜定氣至後在站樁時的狀態則越發能夠感覺到身體內境的虛空與氣機 .

不僅在站樁或是坐身中都是可以將身形與氣機抱守 , 由此來體驗感受身形內外的 "空間" ,

如此方能知何為抱 ? 何為抱月而圓 ?

依步驟走到抱月而圓 , 這個時候可以......

在坐身中練靜定氣至的 "抱元守一" ,

在站樁中練身勁歛氣的 "抱元守一" ,

只要感受氣機抱守時 , 不管什麼狀態之下都可以歛氣入關竅 ,

練氣的同時也能提升心神質量的定力 .

 

吐納 - (第二課)

 

 

在內丹氣功與呼吸氣息之間 .

"氣功呼吸內息" 與練氣進入身體內層氣機能量的吞吐與收放有著因果順序環環相扣的關係 .

它從從淺層呼吸道的呼吸進入到身體內層整體氣機開合收放 ,

如此從淺層的呼吸練到內化成為身體深層內息的吐納 , 而不是空氣從口鼻進出的現象 .

氣沈丹田只有吸氣跟吐氣的練法而已嗎 ? 當然不是的 !

它的重點是 "氣" 的能量可以聚放在丹田部位 , 並非單純地吸氣 , 吐氣到丹田  , 呼吸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

當然這個過程跟呼吸略有關聯 , 但重點不是執著在呼吸上 , 而是內在氣機的運轉 .

完整體系的練氣功法中有一手接一手的進階精進過程 , 把剛開始的由淺層呼吸進階到內層的氣機開合收

放以達到練氣而能聚氣的階段 ,所以部份練法剛開始會先籍由練呼吸的頻率來帶領內息的運行 , 然後再進

階到氣機的運行上 .

雖然有此一說 ; 長呼吸會帶動橫膈膜運動 , 但橫膈膜運動跟練身體內氣能量基本上是兩回事 !

當然橫膈膜運動對身體也是一個很好的內在動能 .

呼吸是吐納入手的簡便方法之一 , 目的是訓練身體有收放的能量 , 弛緊開合的空間 , 內膜臟腑的開展收合 ,

最後連成一氣 , 自然而成 , 心至意達 , 可以用氣導引 .

 

呼吸氣息與吐納之內氣

講到吐納一般都會連想到呼吸 , 從練氣的角度來看 "氣機" , 主要是希望能增加身體運動機能的作用 , 再用

這股能量來練身體 , 養身體 .

氣沈丹田主要的功能是讓氣力不要虛浮 , 呼吸不要淺短 , 另一方面使呼吸的頻率穩定性更高 ,

最主要的作用可以讓執行動作運動的身體在動態中或當力量收發用力時能盡量保持協調延長運動時間 ,

使整體練功或動作效能提升 , 尤其在練拳時勁氣發放的狀態之下最重要 .

並以靜態來修練 , 沈澱氣力 , 靜心專注累積動態的能量 , 再用累積出來的能量去訓練身體 , 提升鍛練身體

機能然後又再回到靜心功法中凝集蓄養讓這股能量來修養身體 .

 

內氣吐納與氣機鼓盪

太極拳中的吐納從氣沈丹田開始 , 再進入丹田內轉練氣力的收合 ,  然後引導氣力延伸運行進入督脈 ,

內氣歸流任脈再回到丹田 , 以此練內氣的導引 , 綿長 , 運行 , 最後在太極拳的拳架中統合動作 , 形勢 ,

練整體內外的開合鼓盪 , 像打這樣一趟太極拳 , 在沒有任何催發勁氣的狀態之下仍然是全身發汗濕透 ,

內息波動 , 正所謂 ; 由內而外 , 牽一髮而動全身 .

練氣修真 , 雖說基於內氣吐納之根基 , 但內氣吐納若是無法練出氣的能量與質量 , 將氣機收守進入臟腑內

膜之內的話 , 反倒會成了練氣的一大問題 .

上課講解吐納時我常會示範運氣導引內息進入命門關竅與氣走督脈 , 這個時候小腹會往內收縮剩至不

到正常的一半 , 同時可以正常說話 , 呼吸 , 演示動作而不受影響 , 因為我們是讓身體內在的能量去運

動而不是外表的現象 .

 

太極拳 "丹田內轉" , "氣貼背" , 內丹氣功 "小週天" , 提氣收歛入命門等等 , 這些主要是引導後人能由淺層呼

吸頻率練進身體內層 , 使身體內外能夠有完整一氣的動盪與氣機的吞吐 .

當內化凝集氣機以後 , 要導引才有氣機可以導引 , 要潤養臟腑才有內氣可以去調理內臟機能 ,

要藏氣 , 才有內氣可以收守 , 要催發 , 才有氣可以發動形體而不用肢節屈伸之拙力等等......

整體的吐納總結為 "內功盤守" , 這個根基打得越扎實往後修練的道路則越能踏實 .

吐納的 "內功盤守" 在形體動作上 , 氣力收發中 , 內息的運行方面伴演著極重要的調節 , 整合 , 激發的

功用 .

動作上由內而外能減少耗損內氣 , 日久而不易傷筋骨 .

氣力收發中結合動作的力向引導氣力收發 , 練氣力入筋骨來蓄養身體 .

因此吐納的 "內功盤守" 不僅對練拳上很重要 , 並且在各種運動中 ; 如跑步 , 游泳 , 爬山等運動中

將氣力收守在身體內 , 潤養身體內層 , 練身體而能用身體 , 讓這些不是只有停留在肌肉的運動上而已 .

若是沒有身體裡面的 "內功" , 拳再怎麼練還是形狀上的 "套路"  , 路跑得再長 , 肌肉再怎麼訓練 ,

也練不進 , 運動不了身體內的臟腑根源 .

吐納包含了整體呼吸氣息的綿長 , 身形內體中力量的伸展而形成動作上的吞吐 , 引導內氣流動與運

行 , 因此在整個呼吸的頻率與形體動作上連綿細長 , 如絲入扣 , 而使得整身氣息勻長綿密 , 動作雖和

緩慢長卻能吞吐延展 , 這才是吐納的真實價值 , 並非單純呼的吸現象 .

練出整體吐納的能量與形體內外氣機的吞吐波動 , 這一層功也正是運氣行走經脈的主要動能來源 ,

建立了吐納的 "內功盤守" 以心行氣的作用自然而然可以在身體裡面執行 , 隨著內氣蓄發的根基越充

實運氣循經流脈的效能就會越高 , 不只小週天的運行 , 從大週天行氣到精準的五臟經脈內氣流注

都是可以逐漸按步就班達成 .

 

現在彙整了重點 ; 初級吐納先從丹田內轉開始 - 然後練路徑的走向 - 小週天的循環流動 ,之後練氣機進入內

體 , 在形體內產生開合 , 收發與內氣的鼓盪 , 按照這個步驟走 , 再來就是內丹氣功 "念身懸氣" 來體驗以氣

運身調理身體機能的層面 .

 

念身 - 懸氣 (第三課)

 

內丹氣功中盤坐的坐身從第一階段守身練氣的聚集 , 凝氣收守於身體之內 , 使坐身如鐘之堅實厚沈 ,

內空卻能彌氣飽滿 , 故能鳴鐘聲響震盪內外 .

內丹氣功盤坐 , 坐身如鐘 , 練氣於鐘體之內 , 所以能把內氣的能量帶進身體之中進而往下一步念身以氣懸

聚在坐身之內讓氣機的能量彌漫在身體內部去涵養內臟 .

氣懸內鐘 - 懸氣通常會有身體內的鼓動 , 但卻不是從外形上的波動 , 也會有伴隨著呼吸的浮動 , 但卻不是

吸氣與吐氣的方法 , 最後才會凝聚氣的運放和弛張能量 , 內丹氣功進入這個階段盤坐練氣的 "坐身" 才算真

正進入練氣的最佳狀態之中 ,進入懸氣的狀態才能借由氣機的能量去調節身體 .

 

臟腑之氣是身體的根源

根節源頭穩固是內丹氣功修練的重點 , 缺少這一塊是練氣功法中的一大缺憾 .

氣是能量是進入身體肉身的重要質量 , 一直以來練不到身體內層也是無法提升內功的主要原因 .

念身 - 懸氣主要目的是將氣機的能量匡守在坐身之內 .

如內鐘空間中聚氣凝集於無形 , 但卻可以虛彌凝氣於身內 , 主要功用為潤養內臟 , 蓄精養身 .

 

身境氣感

當念身 - 懸氣出現氣感時可以增進體內的凝氣聚集 , 練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練身體之內的氣機 ,

一旦身體氣機開始形聚運走以後就算是正式進入到練氣而能用氣的階段 .

通常身體沒什麼大問題的人越能出現氣感流動 , 並且可以導引氣的走向形成環抱凝氣的感覺 ,

如電流 , 熱感 , 風動等等.....

健康狀態好的人 , 或是較年輕的人 , 只要方法正確能更快達到凝氣運集的狀態 , 如果能運用這個優勢多儲

存底子 , 是對自已最好的投資 .

就我二十幾年來的用氣機調理身體機能的經驗來說 , 有八成以上的人可以很快的與氣機共震 , 這樣的身

體狀態 , 一般來說問題不大 , 通常屬於只須要以調理 , 疏導 , 蓄養為主即可 .

有一成的人須要真正透發真氣才能與氣機聯結 , 這樣的身體狀態 , 屬於長期氣機落陷 , 淤結 , 導致病氣無

法宣洩型 , 這除了要不斷視變化調整練功方針以外 , 也要更勤奮的自我鍛練 , 大部份只要用功一段時日以

後大概就會有相當大幅度的改善 .

另外約有一成左右的人是完全無法接收 , 感受到內氣的頻率 , 這樣的身體狀態就會顯得有些復雜 , 某種程

度而言 , 都是屬於身體內氣過於閉鎖枯竭的現象 , 而不是單純身境接收不到氣的能量頻率能量而已 .

當然這只是我的經驗 ,主要還是要以個別情況為主 .

其實不管是那一種狀態 , 確定的是只要氣機在身內懸氣充實就一定可以調理身體機能 , 改善身體狀態這是

無庸置疑的 .

 

以氣運身 - 敏感與敏銳

敏感 - 像是一種無法確定的感受 .

敏銳 - 是一種明顯而確定的感覺 .

在家防疫期間除了生活上有很大的改變以外 , 練功的步調也變得零零落落 , 不僅受時間 , 空間的影響 , 情

緒也受到某種程度的波動 , 不過即便如此也產生了很多不同層面的意外收獲 .

五臟補氣

五臟補氣應合點 , 肝臟應合點 , 按過幾十個人 , 最少有70人以上 , 還沒有按到不痛的 人 , 只是輕重程度不同

而已 .

右脇肋有痛感通常是肝氣鬱結的反應 , 當然正常檢查標準可能是沒有問題的 , 不過倒也不是真的完全沒有

事 , 從有病症到症狀 , 由失調到透支都是身體失衡的整體表現 , 如果等到檢查有問題那病氣早已深入臟腑 .

肝的應合點 , 我整理歸納出自身的體驗大概分為幾個狀況 ;

 一. 正常的情況之下按壓這個點是沒有感覺的 .

二. 連續稍有晚睡 , 但睡眠時間夠按壓時 , 皮層略有皮重厚實感 , 這時運氣調息即可解除 , 防止肝氣鬱結 .

三. 生活作息不正常 , 有日夜顛倒持續幾天的時間 , 這個時候按壓應合點 , 右脇肋的淺層就會略有酸軟的感

覺 , 這個現象透過五行氣 , 凝氣 , 振聲之音與氣共震 , 再加上應合點的內外相應約可以解除六成左右的肝

氣鬱結 , 然後會剩下右脇肋微有腫漲的感覺 .

當肝臟根源氣機充實的時候把聚集的內氣往肝經脈絡的方向疏通 , 這時又可以解除大部份的鬱結之氣 .

肝經脈絡行氣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體驗 ; 在長時間的講課後常會造成喉嚨疼痛 , 就在一次偶然的時機中發

現 , 按壓肝臟應合點補氣時 , 喉嚨的痛感忽然間消失了 , 後來只要喉嚨微恙時就會按壓應合點補肝氣就會

解除不適感 , 正常很難想像喉嚨疼痛跟肝經經脈之氣會有所關聯 .

另外在練八卦掌淌泥步右轉掌時 , 右側頭皮會有一股氣感騰然而升 , 這個時候不知不覺整個眼睛都會明

亮了起來 , 很常的時間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 , 直到有一天在跟幾位中醫師學生聊天時 , 剛好分享這些體驗

才提起因為這正是肝經的脈絡走向 , 後來發現各個臟腑只要在內氣充實之下運通脈絡都會有著很好的調

理功效 , 最近會將整個結果彙整起來 , 做為日後養身調理身體的部份課程與大家共同分享成效 .

 

我年輕時練氣比較像是喝雞精來補充體力一樣 , 當身體機能旺盛時只要有適當的休息調合氣機 , 身體機能

就能達到電力飽合的狀態 , 所以也就可以自動化解這類耗損真元的現象 .

現在練氣 , 目的是為了整體氣機充實 , 所以對身體的 "身境觸覺" 就會變得更為靈敏 , 幾乎是只要體內一有

變化就能察覺到 , 因此這段在家防疫期間 , 對 "身境觸覺" 就更能隨時隨地的感應到 , 自然而然地以氣運

身來調理身體氣機就變成防疫期間日常生活的一小部份 , 這個階段 "以氣運身" 的練氣方式反而偏向用氣

機來調理身體機能作為主要的功用 , 這也算是防疫期間關在家的大收獲了 !

 

練功到了這個歲數 , 走在相同的道路上 , 觸覺感受隨著時間增長 , 功力的累積亦有所變化 .

以前的感受多來自於眼睛看到的 "現象" , 現在的心觸覺感則來至於每條曾經走過 , 練過的脈絡足跡 .

每每感觸到身境變化的流轉則不時的靜心觸發頓悟 , 頓悟的不是秘法真訣 , 而是會心一笑的 ''原來如此'' ,

這表示心意觸覺了物質與心念的 "實體" 面 , 而不是用眼睛看的表象與妄念假象 , 因此在念身用氣 , 忘身藏

氣時 , 對於氣的脈絡走向越發能身心相應 .

通常我在盤坐練氣時大部份都是為了修養 , 調理 , 靜心為主 , 其中以修養恢復身體機能的狀況最多 .

從修養身體角度出發 , 很多時候如工作繁忙或日夜顛倒 , 作息不正常而導致身體疲累體力透支時 ,

或是連續有好幾天的激烈運動 , 像是高強度的練功及長路跑 , 這個時候正是坐功練氣修養身體的最佳時

刻 , 除了修養調理身體機能以外 , 更可以沈澱身心意氣 , 靜心固本培元 .

經過調理 , 修復後的身體機能和氣機不但恢復了體力也更加鞏固了元氣 , 因此能持續地提升身體的質量 .

對於調理身體的部份 , 感謝老天眷顧身體沒什麼病痛 , 只有手部濕疹的小毛病 .

通常在手部濕疹嚴重時我才會認真地以坐身練氣來收守內氣入竅調理脾胃 , 腸道糸統 .

在凝氣入竅的過程中 , 不時深切地感受到了 "原來如此" .......

我的身體狀態唯一比較有問題的大概就是長期大量冰涼飲食所引起的脾胃濕寒的問題 .

因此每當在手掌濕疹發作時須要特別凝集聚氣在坐身之內 , 然後再運氣收入關元之內 .

當凝聚內氣收守入關元的時候 , 整個胃部會漸漸温暖起來 , 然後再將內氣凝聚在胃部 , 等到內氣在胃部充

實飽滿時領氣運走脾經 , 胃經 , 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温暖的熱能順著經脈流動起來 , 同時紅腫的程度也能得

到緩解 .

另一個常運行的經脈則是肝經與膽經 , 這對於因為睡眠時間少 , 生活作息不正常時引起的肝氣瘀滯不暢

順 , 最有幫助 , 可以消除大約6成的不適感 , 後來把這個運氣循經流脈的過程運用到腎 , 心 , 肺各個臟

腑脈絡走向 , 意外發現各臟腑的氣機運行觸境非常明確強烈有感 .

這些並非遙不可及 , 問題在於練功的方法與過程 , 更簡單來說 ; 把氣的能量練出來 , 氣機凝聚起來 ,

一切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 不就是引導內氣循經流脈而已 , 氣練出來不就行了 , 不是嗎 ?

其實練氣的重點還是在於 ; 氣可不可以確實地作到內收外放 .

在拳架中藉由太極拳的 "形與勢" 加強內氣的 "吐納" , 形成吞吐鼓盪的能量 , 然後再回到懸氣 , 以氣凝身 ,

這樣身體內的氣機就能夠越來越快速地隨著太極拳的 "形與勢" 和懸氣中的氣機聚發 .

太極拳練氣可以取代普通心肺功能運動的訓練 ; 假設如果是慢速跑步 3000公尺 , 30分鐘 以上的話 ,

那麼在太極拳的內氣吞吐鼓盪能量可以優於這樣的運動效能 .

此外太極拳一趟20分鐘以上的拳架 , 連續每式勁氣催發大概可以取代中速跑步 5000公尺 , 30分鐘的訓練 .

同時太極拳的練氣或是其它方式的練氣效能也可以修補高強度運動後的耗損 , 以我個人及教學多年的經驗

來說 ; 每當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練功或是長跑之後 , 只要不趕時間一定會練一趟太極拳行氣來調理浮動 ,

外放的氣機 , 也兼放鬆肌肉 , 順理筋骨 , 讓 "練" , "養" 合為一體 , 使身體內外更為平衡 , 穩固 .

整體上歸納彙整 ;

 "靜" 中練內丹氣功的 - "抱元" - "吐納" - "懸氣" .

 "動" 中練太極拳的 - "氣機"  -  "吞吐" -  "鼓盪"  .

這次關在家防疫倒是利用時間把一些零碎 , 雜亂的細節把它們做一次總整理 .

下一章節為練丹化藥三元法 , 內丹九轉 .

 

 

 

2021.07.01

 

    

•Copyright 2021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