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酸痛與膝蓋受傷的太極拳體驗
緣起/入門
當初入門學習太極丹道,也是因緣際會。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整天呆在電腦桌前,腰酸背痛的症頭一直揮之不去。在此之前練了約3年的瑜珈,身體的柔軟度略有增加,下背部酸痛略有減緩但僵硬依舊,上背部與肩頸的幫助就不太明顯。不巧又因膝蓋不知原因的受傷,兼以工作性質改變,不方便中午上課,因此開始尋找其他的健身方式。網路逛啊逛的,不小心逛到吳師的太極丹道網站,看了老師的教學理念、示範影片及學員心得分享,產生了一些嚮往,也不太考慮就報名上課了。
膝痛/鬆腰落跨
剛開始入門不久,就體驗到老師"神眼"的威力,一眼就看穿我落跨的問題,說我鬆腰落跨的姿勢乃是左右腳不平衡。可是我也不願意啊!左膝疼痛也不是我故意的(另一次體驗老師"神眼"是在教頂頭懸時,別人的問題都在腰啊、背的,我又是左右腳不平衡)。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我依照老師教的要訣執行鬆腰落跨,膝蓋就不會痛;動作一跑掉,放鬆執行得不完全,受傷的地方馬上就痛。可見練太極拳練到膝蓋痛肯定是方法不對,在我這樣帶膝傷練拳的人身上可以得到完全印證。過了兩三個月,不知原因的膝痛又突然不知原因的消失了。膝蓋痛好了當然很開心,但是這樣一來鬆腰落跨是否正確的指標就不見了。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形意拳/萬法歸一
學習過程中,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學拳最初半年,我個人太極拳的招式沒學到幾招(旁聽的不算),反而是形意拳練的比較多。這也是老師教學的特色之一吧。入門學生無論有無基礎,一律由最基礎的放鬆、鬆腰落跨教起。接著再練基礎功法八段式,於氣於勁於力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然後才是拳架。是時老師正以形意拳的"以氣催勁,以勁催力",來補足一般人練太極拳練到有氣無力的弊病。反正我是來練身體的,用什麼功夫來練身體我其實不太在乎,也就跟著練了。在學習的過程
當中,又見識到老師除了"深厚功力"和"無敵神眼"外,另一個令人折服的地方:萬法歸一。在老師的講解中,不論是溫敦內斂的楊式太極,舒張開展的陳式太極,樸質簡捷的形意拳,剛猛崩炸的八極拳,甚至是基本功的八段式、五禽戲,都被老師重新解碼、用相同的心法完整詮釋。任何拳術功法,在老師的手中,都統一了。老師常說:招無定式。既無定式,招從何來?我想,就是從心法來的吧。老師把畢生所學的心法一一解碼,再無私的講解給學生聽。我想,這就是傳承吧!
法傳有緣人/主動發問
我一直相信"法傳有緣人"這樣的說法。撇開迷信,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不若古代人單純,要學一樣功夫,除了找到有東西願意教的老師之外,還要主觀客觀因素(時間、場地....等等)的配合,所有事情要能兜在一起,才有學習的開始。從機率上來看,絕對是小機率;照古人的說法,應該就是緣分了。
緣份來之不易,當然要好好把握努力學習。老師的上課方式是比較現代化、比較自由的,比較看不到電影"黃飛鴻"裡大家排排站蹲馬步揮拳的場景;在講解觀念、拳架進度之外,留有相當多的時間空間,讓大家來發問,並相互驗證、揣摩、練習。老師一向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如果能夠清楚自己要學的是什麼,並主動積極發問,相信一定會滿載而歸的。僅以此與各位師兄師姐們共勉之。
20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