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本網站所有網頁內容之一切權利,引用請註明出處-----

拳論解析 發勁與不發勁 鬆沈與座腕 陳式與揚式的差異性

鬆沈勁與沈肩墬肘,座腕,立掌,勁透指的關聯性

鬆柔勁是太極拳的入門勁法,有了鬆就要有沈,如果有沈的話就會有一些肢體的動作現象展現出來.跨不進鬆沈勁這個門檻,無法進入太極拳的豐富殿堂,很多練太極的人練的拳法招式都是大同小異,但那不是重點,拳式一點都不重要,關鍵是在於內在陰陽,開合,聚散,循環,但是即使同一系列的太極拳流傳至今,練法上也存有很大的歧見,這不外乎是一個原因;一代傳給一代的東西這邊少一點,那裡少一點,所以到現在練的人會有很多的疑問出現,當疑問出現時就自己想,自己猜,自己編,可是再怎麼編,還不是只有拳式的改變而已,到最後也就不成樣了,太極拳要立身中正,鬆腰落胯等等,可是打起拳來恍來恍去,散慢,駝背,重心高的像站直一般,大一點的步則是變成了馬步樁這只是太極操罷了.

沈肩墬肘,座腕,立掌,勁透指的關係和相對性

勁起源於腳底,而手,這是生,生是由下而上,鬆沈是瀉,也要由上而下才對,強調美人手的太極拳,說對它也算是對,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是定型,不讓肩用力的好方法,但對於鬆沈,勁的貫串而言則有待突破,起因於在尚未出掌之前是要放鬆沒錯,當然不可能還在蓄勁的時候就座腕,讓力抗在肩上,然而在出掌,勁到腕時身體一個鬆沈,(沈肩墬肘)腕就會座下來,勁就會自然而然的順著手指頭貫串而出,所以會有勁透指的現象出來,如果只是為了一個手勢,要有氣的感覺,肩就無法鬆沈下去,沒有了沈就不會有鬆,如果有勁的話,勁還在手上,假設真要打人豈不是沒有真正的把勁全送給對手嗎?氣在太極拳中是屬柔,在動態中,重點在勁的聚集,而勁的聚集在鬆沈,勁是陽,剛,勁講的是節節貫串,不留身,太在意氣的話,則陰陽,剛柔比例難分清楚,這是練鬆沈的關鍵之一,沒有鬆沈,勁從何而來,一些人練久了有點鬆,自然而然有些上身的柔勁,太極拳練的是內在的功夫,得剛柔並濟才行,實戰當中柔勁不好用,當然若是功力爐火純青的話,則用的出來,但是一旦對手多,力來的快,來的重的話也得要改變勁路才能應付,太極拳能快的起來的關鍵在於鬆沈,鬆沈為的是蓄勁,蓄勁在根,而根要深,試想樹的根若不深則不穩,相對的根若深則能穩,再大的風吹也會經由眾多的旁枝分散掉來力,而不是只用鬆垮向來力的另一方去化勁,那是對來力慢,來力輕有用,來力快,重的時候就用不出來了,走拳架時,襠若不圓撐,移重心時腳又直,或是重心太高,沈不下去,前傾,後仰等等,老是把聽勁掛嘴上,聽的了勁是因為來力慢,來力輕,真正聽勁的地方不在手,也不在腰,而是在根,太極拳的出拳或掌是不能動手的,我常跟學生們說,忘記自己的手,我要打你,不管是出拳或掌都跟手沒有關係,手只是一個傳達,接觸的點而已,更何況身體的任何一個點,只要接觸到對方都可以是勁的出口,這個觀念是建立在鬆沈勁的用法上,手要出去,先管鬆沈,勁就自然會跑出來了,有這個鬆沈勁就無須理會手勢如何,上半身的形體,它自己就會就定位,形成了沈肩墬肘,座腕,立掌,勁透指的狀態,如果意念還在手上的話,身子就無法鬆沈下去,如此身上的勁就沒辦法貫串而出,這也就是很多人的拳架沈不下去的原因,即使勉強練低一點的拳架,襠也無法圓撐,以至於身體歪一邊,重心都落在腰與膝蓋上,正因為如此,重心沈不下去,所以再怎麼練,在該快的地方都快不起,不然就是拳架打的很漂亮,可是卻出不了勁,對於拳論中快慢相間,剛柔並濟,後發先至等等,當然就無法練出來,最大的因素是誤解了方向,以至於太極拳流於比手劃腳,失去了真正太極拳武術層面的東西.

太極拳講的是一個陰陽相等的觀念,上下,頭尾,長短,高低,都要分清楚才會出功夫.

 

 

•Copyright 2006 太極拳丹道武術. All Rights Reserved.•